众所周知,儿童美德教育项目在我市开展三年来,在SOHO中国基金会及儿童美德中心的无私帮助和精心指导下,在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有了长足发展,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全市直接、间接的有12万多名学生、205所学校、1000多名教师,在学校开展的儿童美德实践活动中接受着或接触着儿童美德的教育和影响,他们正逐步认识到美德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也正在逐步实践着每个美德,他们还正或多或少地在悄悄变化着—理念在变化,思想在变化,教师在变化,学生在变化,个人生活在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由他律到自律,由不修为到修为。

当制度管理缺失的时候,我们就要用价值观、道德观去管理,也就是说自我管理,由他律到自律的管理。价值观管理给个人带来道德修为的提升,给集体带来向心力的增强,给个体之间带来凝聚力的增加。而这种价值观、道德观是什么呢?简言之就是美德!孔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这段话讲的就是个人修为的问题。高所长那天开会时所说的:自身要修为,而不要不修为。自我修为很重要,作为师者,在教给孩子学的同时,自己更要学,古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之也。

自从儿童美德教育这个项目实施后,培训过的教师就是这样修为的,就是这样在价值观管理下的执行者,没培训过的教师也在这些教师的影响下在思想、行为、个人生活等方面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他们更加自律了,言行更加优雅了,衣着更加大方了,校长在是一个样,校长不在另一个样的情景正在渐行渐远。我们的老师由内而外更美了,更自信了。这个变化是在美德教育的影响下发生的,老师们都抛却了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的那种做人做事时的侥幸心理,由以前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参与,他们工作不再敷衍,生活不再沉重,在付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轻松和快乐,这种轻松来自价值观管理的自律性,这种快乐来自道德观管理的自主性。

教师的变化影响着学生的变化,教师一旦自律,孩子们自然看样学样,自然会学着自律、如果教师传递正确的讯息给孩子们,那么孩子们接收入的也是正确讯息,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巨大作用。

2、学会在反思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吸收并总结。从而使自我发生变化。

本学期初,正当我一如既往地用美德指导日常教育行为,并享受美德带来的成就感时我遭遇到了挫折,这种挫折是被冤枉后的委屈感,我难过,我不平,甚至产生了要退出美德这条艰辛的道路的想法,这条路荆棘丛生,苦不堪言,不被理解,遭人讽刺,于是我矛盾了,彷徨了,犹豫了,不知所措了。正当我不知该如何面对所面临的一切时,林老师给我打来了电话,告诉我只要是对的就坚持做下去,不要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一个人独处时,以住开研讨会、分享会时情形历历在目,枣园巷赵校长曾说过当工作中有迷茫、困惑、不顺心时不要怨天尤人,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会坚持认真去做,还要在做的过程中把教育当信仰去对待,最终就会找到方向感、突破点,否则只能说明我们还是修为不够;高所长说过的“一善扬,百善兴”,“要修为,不要不修为”,靳科长说“要善于反思,聪明的人不犯重复的错误”,这一句句的良言突然间都跳了出来,是啊,这不都是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吗?要修为,要坚持,要反思,要总结。犹如醍醐灌顶,我猛然间醒悟了。突然间我感恩于这种挫折,因为它本身也是一种经验,让我觉得在前进的道路上我并不是一个人,周围有这么多温暖的推手,何愁走不出困境?之后,我不仅学会了在反思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还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思想更加成熟了。

二、学生的变化

在实施美德课程的过程中学生也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1、孩子们更诚实了,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2、校园里更整洁了,不能乱丢垃圾,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已经是孩子们逐渐养成的良好习惯了。

3、孩子们更加懂宽容、自律了。以前经常有打架、说脏话的现象,可现在改变很多很多了。往常自觉的同学更自觉,不自觉的也自觉多了,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了,懂得自制、自律了,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了。

4、孩子们更加懂礼貌了:以前只见到自己班的老师会问好,但现在无论是不是自己班老师孩子们都会热情地问好。

5、我们班上的孩子自从学习美德之后,能有意识地按照美德课所学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学习,学习成绩也一直稳中有升,每次考试全班平均成绩都远远高于平行班。孩子们乐学、善学、好学、会学,学习劲头十足,兴趣浓厚。

 

1.爱和尊重是促使孩子们变化的前提。

曾几何时,孩子们之间,孩子和教师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交流鸿沟和情感危机,孩子们在接受这些内容的教育时产生了逆反心理,甚至以背叛、无礼及暴力行径践踏教师和家长的尊严与崇高,让教师、家长原本浩荡的恩情在消蚀,在逸遁,不能说不是当下教育实践中需要重新思索的问题了。所幸现在这种情况正逐步发生着变化。在儿童美德教育的实施中,我们发现是美德的力量,是爱和尊重让这一切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前两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林老师在逸夫小学二年级一个班和孩子们交流时说了短短的几句话,时间也不长,她说:“你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相信自己。。。。。。”,可当交流结束后,全班所有的孩子抱着林老师号啕大哭,边哭边说:”林老师您别走了,我们舍不得您走”,他们从教室跟到操场,从操场跟到会议室,就是不想和爱他们,平等对待他们的林老师分开,不让林老师走。从孩子们的逆反、不耐烦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到如今的依依不舍,孩子们的变化不正说明美德教育在日常教育行为中事半功倍的作用吗?美德是挖掘一个人灵魂深处善意的极好工具,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平日里“爱”与“尊重”的不足和缺失吗。如果我们都能像林老师一样真正“蹲”下来和孩子交流,把自己当成孩子,去理解孩子的想法,把孩子当成大人,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和平等的对待,那么何尝担心孩子们不听话,不学乖呢?爱对教育的意义就像光,始终照耀着整个教育的过程。在自始至终的教育行为中,爱并不需要长篇大论,有时是一个手势,有时只有一句话,有时又仅仅是个眼神,但爱是无声的语言,是天底下没有国界的语言,任何人都可以听得懂的语言,因此,孩子们的变化都来自于老师们毫不保留的爱的奉献。

2、孩子的心很柔软,需呵护。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

 

今年我给一年级孩子教美德,在我的班上有个孩子叫李嘉琪。自期中考试后每次当我去上课时,他总是要给我写信,信上说:“美德老师,我爱你!”“你不来我可想死你了!”“你为什么不给我回信呢?”“今天你又凶了一次,我怕,不过我还是爱你”,“美德老师,我喜欢你,你很漂亮,我可以亲亲你吗?”“美德老师,我们是朋友吗?”等等,而且在每次上课之前他总是要亲亲我,没亲着都不行,他会撒娇说:“不嘛,不嘛,没亲着”。别的孩子看见了既羡慕又向往,乘机我告诉孩子们,只要宝贝儿们上课认真,老师一定会抱抱他,亲亲他的。于是孩子们上课安静极了,认真极了,只要一看见我走进教室总是欢呼雀跃。谁说小孩子懂事?他们的眼光是锐利的,他们的看法是单纯的,他们的爱恨是直接的,对就对,错就错,没有拐弯没有隐藏,但却是那么真诚。这个孩子的信上的话提醒了我,让我时时反思我的教育行为,对孩子不能“凶”,不能太过严厉,要走进他们,平等地和他们对话,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去教学,那么孩子们首先在心理上和老师是亲近的,其次肯定就会喜欢你的课,喜欢学习了。孩子亲师,说明不畏师;孩子愿和你聊天说明他视你为朋友,朋友之间他们也知道可以无话不谈。孩子的心是柔软的,他们很容易满足,这样柔软的心需要呵护需要理解,孩子的心弦要拨动,“教育”这首乐曲才会动听,而这根弦不是要用手去拨动,却是要用心的。孩子渴望的是一个拥抱,老师抓住的却是一个教育契机,我们可以更好地去实施教育行为。

事实上,天水市的一大批教师,正是在学习中深刻认识到了美德教育的价值和自身美德示范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后,除在行为中激活、发展着自身美德外,还在孩子们幼小而纯洁的心田里一颗颗“美德”的种子,他们不正是期望让孩子们能在和谐、宽舒、愉悦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让美德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光闪亮,让美德引领孩子们在品格健全和道德积累中获得快乐、丰富、充实和幸福,构筑并润泽着孩子们的生命和精神家园、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美德将是孩子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0 Responses

No comments so far.

Leave a Comment

What's on your mind? Fill out the form below to let us know.